日期:2025-02-07 09:17 来源:枣阳融媒 字体:[ 大 中 小 ] 打印
新春佳节,帝乡枣阳非遗文化成“顶流”。1月22日至2月7日,枣阳市以“寻年味·传匠心·品非遗”为主题,精心策划系列文化盛宴,通过非遗展演、民俗互动、文创市集等形式,穿越千年古韵、触摸匠心温度,让传统技艺“活”起来、让春节文化“火”起来,吸引超3万人次游客参与,成为春节期间文旅融合的亮眼名片。
非遗“破圈”
传统技艺与时代共鸣
走进枣阳文化馆广场,非遗的“烟火气”扑面而来。
省级非遗“枣阳地封黄酒”展区前,非遗传承人魏兆合手持木铲,边演示古法酿酒边讲解:“黄酒封存的是时间,更是祖辈的智慧。”游客可现场品鉴五年陈酿,还能体验酒曲制作,不少年轻人直呼“比网红奶茶更有韵味”。
老式木质织布机旁,00后大学生李欣怡在传承人指导下织出“如意纹”粗布,“课本里的‘唧唧复唧唧’变成手中真实的经纬交错,突然读懂了非遗传承的重量”。
非遗跨界创意吸睛,剪纸工坊推出“AI+剪纸”互动屏,输入新年祝福即可生成专属剪纸纹样;泥塑生肖盲盒、黄酒风味冰淇淋等文创产品,让古老技艺焕发青春活力。
正月初五,枣阳文化馆广场成为欢乐海洋。
北方游客王先生一家首次体验“襄阳旱船”,与本地舞龙队即兴斗舞,“没想到非遗还能这么‘潮’!”
夜幕降临,非遗绝技“打铁花”震撼登场,1600℃的铁水在空中绽放成金色星河,引得观众连连惊叹,“每一帧都是流淌的文化史诗。”
襄阳花鼓戏《梁祝》专场座无虚席,00后演员陈小雨创新加入电子乐元素,“老戏迷爱原汁原味,年轻人要新鲜表达,非遗传承需要双向奔赴”。
非遗市集汇聚30余家老字号,枣阳酸浆面日均售出2000碗,市集销售额破百万,粗布围巾、生肖泥塑等文创产品供不应求。商户赵玉兰感慨:“老祖宗的手艺成了致富金钥匙。”